昨晚路经上海南站,在3号线换乘等候时看到移动电视上一条广告:“关心外地人,是上海人的美德。”顿时我就觉得很不舒服,既然是美德,那就不应该使用“外地人”来做称谓。我并非在这里指责上海户籍的上海人,实际上生活的上海本地居民很和蔼,即使有隔阂不存咋歧视甚至外传的那样严重。 可是在行政上,不得不说官方一次次的强化“外地人”与“上海人”区别对待,只有纳税的时候,“外地人”和“上海人”享有共同的待遇,而是用纳税建设的公共资源时,只有上海人才可以使用。上海闵行区莘庄有很多公用自行车,只要拿着自行车感应卡就可以免费骑乘。虽然自行车是用官方所谓”外地人“和上海人的纳税购买,但是只有上海户籍才可以骑乘。 中国电信上海分公司,需要申请宽带,需要出具上海户口(×注:近年发生变化,可以凭社保卡)。中国联通,2009年5月申请186号段后付费,必须上海人本地户籍做证明和担保,我问原因,答复是:担心外地人欠款逃窜。 购房贷款,上海本地户籍和“外地人”的综合评分是不同的。 孩子就学,尽管他们的父母一直在为上海贡献生命,可是官方对”外地人“只能分级分校对待。如果是高中阶段,这是可以理解的,可是在义务教育阶段里,所有的父母都共同承担了义务教育阶段的纳税来源。 很多很多,就像上海南站的这则广告一样,官方从意识上、政策上始终将”外地人“和持上海户籍的上海人区别对待。首先承认”外地人“与原有上海人都是上海人,就如同深圳的广告词”来了,就是深圳人“。其次,政策制定应该以纳税人作为政策的分界点而不是户籍,否则我们纳税了却在给养着他人? 当你做在职员面前办理业务,她首先问你是不是上海人、担心你欠话费的时候,当你想借自己纳税购来公用自行车却因为”外地人“被拒,你就会理解平等、尊严和纳税人的权利。 真切的希望,上海是政府能去掉”外地人“这个标签,尊重所有为上海贡献青春的人,别让小孩子从小就给他人打标签,永远在生活中碰到歧视性政策。上海,是所有人的上海,新上海人和原...
轻击着键盘,咀嚼着思维,在茶香中书写着自己,我非文人亦非周树人的看客,只是芸芸众生中一个与众不同的猥琐大叔。